8.21.2008

傷健



南非游泳選手 Natalie du Toit 在奧運首屆馬拉松游泳項目中完成了兩小時的比賽,與其他選手不同的是,她只有一條腿。她不但參加了我們許多健全人士無法達到的奧運會,還要在廿五名選手中排十六,絕非只是陪跑!Du Toit 在發生車禍前已是游泳健將,截肢後堅持她最熱愛的游泳。剛好這項奧運新加的馬拉松項目不用在泳池內轉身,她身體上的障礙不會有太大影響,造就了這個激勵人心的故事。

鋼琴家失去了右手,還有沒有堅持彈鋼琴的鬥志?格拉夫曼 (Gary Graffman) 和佛萊雪 (Leon Fleisher) 一樣,演奏事業如日中天之際,發現右手不能再彈琴了。你能夠想像那種可怕嗎?鋼琴上的高音鍵在右手的地方,最重要的旋律和最美妙的琴音都在那裡,現在只剩下不論力量、速度和音色都較弱的左手!但他們做到了,單以左手闖出一片天,發揮獨特的鋼琴曲目。

看過格拉夫曼的獨奏會,整整兩小時都以左手彈琴,我才明白當中的困難。由於要兼顧低音的和弦,要以最笨重的姆指來彈旋律,又因要快速左右移動,旋律只能夠在中音部份徘徊,缺少了鋼琴高音部甜美的聲響,所以聽起來總有點乾澀和不自然。但當左手一直殺上最高音之時,那種衝出雲霧、金光閃閃的感覺,雖是短暫,卻顯得格外珍貴。那一刻,彷彿全院的聽眾都在屏息,然後呼一口長氣,留戀著剛才的感動。

左手獨奏會
佛萊雪/鋼琴

格拉夫曼也有彈布拉姆斯改編巴赫的夏康舞曲,但論情感的迫力,則不及這張--佛萊雪於1991年的錄音--來得打動人心。一隻左手,代替了一隻小提琴,同樣孤獨,走過巴赫的苦路。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相關文章:
雙手 - 佛萊雪 (Leon Fleisher)

8.11.2008

打響名堂

在這裡要做一個音樂家,雖不至於大富大貴,也不會淪落街頭。皆因這裡的愛樂之人不少,很多都肯出錢支助音樂家,所以各式各樣的樂團都有生存空間,愛樂者有很多選擇,這也是我喜歡三藩市的原因之一。

音樂家要在本地打響名堂的話,獨奏的競爭太大,自組樂團較為可取。已經全職教授大提琴的T,收入穩定,心癢癢要作更多演出,過去一年和拉小提琴的G與兩位朋友組成了一隊年輕的弦樂四重奏。她跟我分享,四重奏現在的演出都局限於高級老人院和宴會等,雖說也有收入,但就是不太令自己滿足,因為聽眾質素不高,演出場地也有限制,例如音響效果、鋼琴質素等,通常很難令表演者滿意。

我問她,地區樂團怎樣才可以冒出頭,爭取較佳的演出機會?原來是自資錄一張精采的錄音,寄到較大型的演出場地和舉辦音樂會的機構,獲得賞識的話可以得到表演機會。越有名的演出場地,聽眾的質素也越高,肯花錢支助樂團和音樂家的人也更多。就這樣慢慢建立本地的「粉絲團」,固定來觀賞樂團的演出,樂團也不愁沒有聽眾,成了一種互惠的關係。

聽起來,還真像開一間餐廳,建立一群長期食客的那種策略。萬事起頭難,那張精采的錄音要弄甚麼菜色?和T腦震盪了一會,似乎令人不能不熱烈拍掌的樂曲最「煞食」,我就提議說,不如你們錄一首弦樂四重奏,然後我與你們來一個鋼琴四重奏--布拉姆斯第一號!要是大家全力以赴去練習,那個令人目眩的終樂章,要不成名也有點難度吧?

當然,如果技術上大家都行的話。

布拉姆斯:三首鋼琴四重奏
美藝三重奏 (Beaux Arts Trio) 與 Walter Trampler

多年至愛。



也來看看 Pierre-Laurent Aimard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xJrElIewok

8.10.2008

控制癖



貝多芬 降E大調變奏曲,作品44

小提琴 G
大提琴 T
鋼琴  笑聽

攝於二零零六年二月二十四日

那是無憂無慮的「玩」音樂日子!有無限多時間去準備一次表演,有老師毫不吝嗇時間地指導,有完美的表演場地和錄音設施,又沒有急著賺錢的需要。

想起那時候準備這首貝多芬,拉大提琴的T是個「控制癖」,快慢強弱等都要預先定好,使三人都緊張不已,演奏起來總不對板,聽CD錄音都沒有頭緒。幸得指導老師L(對,是和我拉布拉姆斯的L)提醒,這首樂曲應該是「好玩要緊」,有機會的話加點即興點綴也無不可!「即興演奏」對這一代的古典音樂學生可說是最恐怖的要求,因為我們只懂看譜,隨心加東西我們可毫無經驗,而且T還是控制癖!

我又擔心,怎樣才肯定自己的詮釋是最「正確」的貝多芬,另一位老師M回答,一句分句的表達,快慢強弱等沒有絕對的正確不正確。他的意思是,知道整體圖畫的話,怎樣彈都會正確,反之,只懂記著何時做快慢強弱的話,怎麼都不對板。

我們三人聽後釋懷不已,練習也順暢了。到正式表演出台前,我問T的即興加奏會是甚麼樣,讓我容易配合,控制癖的T竟然對我說:「我也不知道!聽到長音就走進來吧!」

結果,表演時真的驚喜處處,我們三人在台上玩得不亦樂乎!

(控制癖啊,放鬆一點吧!)

8.09.2008

夢想

S說:「能力可以達到的叫理想,不可能達到的叫夢想。」

我說,「夢想」應該是中性詞,而能力可以達到的夢想叫理想,不可能達到的夢想叫「痴心妄想」。

問題就出在這裡:甚麼叫「能力可以達到」?一個傻子堅持夢想,你說他「痴心妄想」;到一百個傻子裡終有一個成就大業,你又教訓我們說「只要堅持,夢想可以成真」。

(最近有位傻子要夢想,本來打算叫他別痴想,但橫豎聽不進去,不如叫他堅持,早日撞板,早日死心。嘿嘿。)

到夢想成真,又有多少會覺得不枉此生?看著一塊塊的奧運金牌,代表著多年的苦練得到肯定,我們作為旁觀者,又怎會明白運動員真正的感想?

舒曼堅持自己的理想,放棄法律,要成為鋼琴家,怎料練傷了手指,轉而成為作曲家。雖說夢想成真,貴為一代作曲家宗師,但是他快樂嗎?旁人真的不知道,我們只知道後來他瘋了。

舒曼:四首交響曲(馬勒版本)
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 (Gewandhausorchester) /夏伊 (Riccardo Chailly)

不熟識舒曼交響曲的我,聽了這張,也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8.06.2008

夜闌人靜

陪伴我聽音樂六年的喇叭,是時候退役了。

不想花太多錢買器材,一來負擔不起,二來家裡沒有地方,三來怕搬屋,四來「音響是手段,音樂才是目的」。

仍然是桌面喇叭,只是換上了質量比較好一點的,今天送到,當然要立即試試。

夜闌人靜,不想打擾樓上,室樂又單薄了點,於是來點馬勒--第五交響曲的稍慢板。

今天也是開工一周年,獨處三藩市,聽馬勒最有味道。

馬勒:第五交響曲
新愛樂管絃樂團 (New Philharmonia) / 巴畢羅里 (Sir John Barbirolli)

8.02.2008

無心戀戰

最近心情都非常差。

就像身處籃球賽中,看著己隊處於下風,作為球員已經疲倦乏力,無助的教練卻只懂埋怨你不多跑一點,射球不準一點,防守不緊一點。老實說,這些基本功廢話,球員天天聽怎會不懂。這樣下去,球員只會越打越無助。

問題的癥結不在跑得慢、射得不準、防守不緊,而在鬥志。成功的教練,逆境裡的適時鼓勵說話,往往就是取勝的關鍵。鬥志燃燒起來,教練絕對不用廢話,球員自然會上火。

當然作為球員,不能把責任全推給教練。要先反省自己為什麼會有「輸咪輸囉」和「捱到完場收工」等概念。還頗羨慕有些人的驚人韌力:明明覺得不喜歡,還可以有穩定的表現,我就做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