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2008

輸了音樂 贏盡掌聲又如何



二零零八年十二月二日 星期二 晚上八時正
Davies Symphony Hall, San Francisco

舒伯特 A大調鋼琴奏鳴曲,D.959
巴托克 鋼琴奏鳴曲
德布西 七首前奏曲
蕭邦  降A大調波蘭舞曲,Op.53

加奏  《彩雲追月》

郎朗/鋼琴

三藩市交響樂團度身訂造一星期五場三種曲目,讓大明星郎朗盡展求其彈琴之所長,一場獨奏會、三場鋼協(蕭邦第一號)、一場與樂團音樂家共演的室樂會(舒伯特第一號和柴可夫斯基三重奏),場場爆滿。老師說,獨奏會比最難的協奏曲還要難應付,因為一個人在台上無遮無掩,赤裸裸地在觀眾面前演奏,甚麼斤兩全部都要「露底」。我為摸底而選獨奏會,大明星果然就露了底。

上圖的型男姿勢,原以為只出現於相片,但當看見郎朗彈奏蕭邦時每兩句就來一個這樣的姿勢,確實型得過了頭。合上眼專心聽音樂嗎,他的蕭邦、巴托克和《彩雲追月》都快得不可思議,鋤琴也鋤得勁道十足,不懂的可能以為諸位大作曲家都是瘋人院跑出來的,專門製造大量噪音。那當然不是事實,因為演奏的郎朗才是瘋人。這樣喋喋不休地快速說話,別人聽得一點不明白你在說甚麼,當然把你當是瘋子。不過好像因為視覺效果的關係,觀眾都把他當成神人,神人與瘋子一時間還很容易認錯的。

幸而郎朗沒有把纖細的舒伯特奏鳴曲彈快三倍,只是粗枝大葉搔不著癢處。這首舒伯特奏鳴曲沒有炫技之處,選此曲是要告訴別人他很成熟嗎?越要證明自己成熟只會越顯得不成熟。郎朗的舒伯特像小孩子模仿大人講說話,聲韻俱在,只是還會讓人覺得是在模仿,不是真有自己的說話和想法要講。他真正懂得舒伯特孤獨的感覺嗎?

德布西的前奏曲都是一幅幅的畫,應頗適合郎朗的風格,最後一首顯現了全晚難得一現的仔細佈局,有種突然連起上線的感覺。可惜其他六首又像是塗鴉,這裡一筆,那裡一畫,好像很有大師風範,實則不知所云。

這場獨奏會最令我不爽的,是郎朗明明可以纖細、用心,聽最後一首德布西前奏曲便知,為什麼要讓天皇巨星的氣焰,犧牲了多首偉大樂章的感動?說了這麼多,大師大可跟我說:「贏盡掌聲,輸了音樂又如何?」那我只好回一句,輸了音樂,贏盡掌聲又如何?

12.21.2008

比較

時近聖誕假期,今週部門例會竟然是紅酒品嚐入門班,由品酒專家同事I介紹各產地的紅酒。還以為這班鬼佬同事嗜酒如命,加州產酒勝地又在附近,想必個個是高手,但見他們都勤作筆記,嚐酒的時候對筆記羅列的品酒標準一頭霧水,原來很多都是只懂喝個爛醉卻不懂欣賞。經過講員細心解釋,大家對品嚐紅酒多了一點領悟,至少不會再一上來就嘩啦嘩啦一杯杯直接倒進喉嚨。同事I準備了多支美酒,說:「希望你們嚐過以後,懂得兩元一支那些是不可能再進口的。」

對呀,比較過後就不會回頭了。

小時候也曾是玉女掌門的歌迷。雖然是「樣迷」多於「歌迷」,她的歌曲我確實聽了不少。掌門的歌喉一向為人詬病,但無知的我覺得這些人的批評很不公平--CD裡明明每個音都準,沒有走音,沒有甚麼問題嘛!當母親埋怨「又浪費金錢買周慧敏」時,我會奮起還擊:「我覺得她唱得很好!」

好一個「我覺得」!我覺得地球是平的,地球就是平的……

大了一點,聽了王菲和陳潔儀,發現她們的聲音真的好聽,更帶有感情。見識廣了,才覺得小時候拼命維護掌門是多麼的無知。不是故意蒙蔽或是欺騙自己,只是純粹未見過更好,想著「我喜歡周慧敏」便不容許別人批評偶像。當然,好東西各擅勝場,你硬要比較陳奕迅和李克勤誰唱得較好很是無謂,只是說周慧敏和張柏芝唱得好就真是太對不起良心了吧。

比較過後就不會回頭了。

有聽了郎朗獨奏會的聽眾認為他的巴托克奏鳴曲彈得好好的,不贊成舊金山紀事報的評論。那就是說,「我沒有嚐過紅酒,但我覺得這支兩塊錢的紅酒也不錯。」還要面紅耳赤地為偶像辯護。噢,我還未寫好那場音樂會的評論,稍後補上。

巴托克:鋼琴作品、雙鋼琴與敲擊奏鳴曲
柏拉雅 (Murray Perahia)/鋼琴

柏拉雅與巴托克?對呀,這是有音樂內涵的巴托克,不是郎朗那個瘋人院跑出來的巴托克。

12.15.2008

泛音

蕭士塔高維契 第二號小提琴、大提琴與鋼琴三重奏,作品六十七

小提琴 G
大提琴 T
鋼琴  笑聽

攝於二零零五年四月十三日


第一樂章




第二樂章




第三、四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