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連看兩場三藩市交響樂團演出,重頭戲分別為布拉姆斯第四交響曲及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可能由於兩場音樂會另外的節目是較少人認識的現代作品,入座率頗低,我亦因此買到很好的位子。
上星期六的演出為 MTT 指揮,整體樂團有朝氣,應是樂季剛開始的原因,遠比今年二月時死氣沉沉好得多。白遼士的序曲,弦樂顯得比去季出色,使我滿心歡喜可以享受布四裡弦樂優美的旋律,可惜布四裡弦樂常被銅管蓋過了。下半場布四樂團表現頗佳,樂團各聲部的平衡應可以更好,但我不喜愛 MTT 對布拉姆斯作品的演繹。我聽過 MTT 的布拉姆斯二和四,也聽過他的馬勒四五八和九,我認為他把布拉姆斯當成馬勒來處理,把樂句規模變得過份宏大,慢樂章亦拿捏不到布拉姆斯的情意;而且我看不到 MTT 注意四樂章之間的結構連繫,第三樂章快得非常突兀,嘈嘈吵吵一大段,第四樂章的張力不夠,厚重不足,鬆鬆散散。這就不是樂團的問題,而是 MTT 演繹的問題了。
接著星期三隨意地決定看 Joshua Bell,驚喜!我買到的坐位是第一排正中偏左,即 Joshua Bell 演出時所在位置的下方。這晚指揮的是年屆八十的樂團桂冠指揮 Blomstedt ,雖然只是協奏,但他手下(演出貝多芬時沒有拿指揮棒)貝多芬整首小提琴協奏曲三樂章是一套整體,沒有多餘的動作,沒有刻意的造句,但結構清晰,長達四十多分鐘也沒有鬆散,感覺極佳;而 Joshua Bell 表現不俗,讓我坐得那麼近也聽不到功夫不足之處,唱片封套「賣樣」不「賣樣」也變得沒有關係了吧。
老一輩指揮家如 Blomstedt 的經典德奧派作品自然流暢,少一輩如 MTT 的德奧派總覺有點不像樣,上回 Salonen 加洛杉磯愛樂的貝多芬也是這樣。真希望德奧派的真功夫不要失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