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8.2008

冬之旅

「我經歷過最寒冷的冬天是三藩市的夏天。」

記者 N 的流浪體驗,和馬克吐溫關於三藩市的名言(雖然真實性成疑),啟發了我一件事:演奏舒伯特之前,應該先好好了解一遍《冬之旅》 (Winterreise)。

廿四首曲子都很灰暗,舒伯特自己形容為「恐怖」,請有心理準備。


《冬之旅》
舒伯特根據穆勒(Wilhelm Müller)的詩集所譜寫

一、晚安


冬夜的月光下,詩人走出房子,成了外人,正如他來的時候一樣。女孩讓他們的愛萌芽,連她母親也談到婚姻:但女孩的愛已溜到新的對象。詩人趁她們睡覺靜靜離開,在門口寫上「晚安」,踏上白雪的旅程。

二、風向標

風吹著屋上的風向標,把詩人也吹走了。如果一早發現這個飄忽的信號,他就不會在這裡尋找忠貞的女人。女孩將成為富貴的新娘,有誰理會他的悲傷?

三、凍結的眼淚

眼淚結成了冰,但火熨的心要把冬雪都融化。

四、麻木

他要尋找雪裡的足跡,二人曾在這裡的花草間漫遊。他要親吻地下,以熱淚融掉冰雪,但花草已然凋謝,甚麼紀念也不能拿走。他的心麻木了,連同她的面目一起冰封。

五、菩提樹

門口的菩提樹,讓詩人渡過很多美麗的時光。現在,黑夜裡,他要闔上雙眼走過這棵菩提樹,舞動的樹枝對他說:「你來這裡會得安息!」

六、洪水

淚下到雪裡,春來臨的時候,融化的水與淚湧流向愛人的家。

七、河上

從前流水淙淙,現在冰封不動。他要把愛人的名字,相遇與分離的日子,都刻在冰上。他的心和河一樣:表面僵硬,內裡澎湃。

八、回望

他急步離開小鎮,但石頭把他絆倒,每家的烏鴉向他投冰雹。為什麼這樣待他呢?剛來的時候,窗戶閃爍,雲雀夜鶯高歌,菩提樹盛放,小溪潺潺,少女的一雙眼睛發亮!想起這些,他又要走回去了。

(待續)

7.26.2008

邏輯謬誤(四)

打稻草人

竊取論題/循環論證

兩錯不等於一對

引用傳統
下屬:「這個方法好像不太對...」
上司:「我們一向都是這樣做的!」
民主謬誤
政府:「我們一定按民意辦事。」
人身攻擊
外交部:「...別有用心的外國勢力...」
專家
某牌子樽裝燕窩廣告裡一班穿白袍的「科學家」
假兩難推理

錯誤因果

7.17.2008

黯然銷魂

神鵰大俠楊過有招叫「黯然銷魂掌」,為小龍女墮崖後楊過朝思暮想愛妻所創。就是他的黯然,銷掉了少女郭襄的魂。奇就奇在楊龍二人重逢後,楊過再要使出「黯然銷魂掌」,才發覺甚麼勁都沒有了,原來因為他已經找到小龍女,不再有半點黯然。

蕭邦也有招「黯然銷魂掌」--拿著白手絹吐紅色鮮血的肺癆患者,在當時的女性看來,沒有東西比吐血更浪漫和凄美。彈蕭邦的鋼琴曲,就是練「黯然銷魂掌」。你可以把所有音符全部彈齊,聲音力度一絲不苟,但沒有一丁點的黯然銷魂。

竅門是那些上轉下轉的裝飾音,簡單的一個半度下滑,又或是一抹抹流星般的花飾。把她們練好,聽眾的心都會給攝了去,沒人會介意你彈錯音的。請聽聽拉赫曼尼諾夫如何演奏蕭邦的夜曲 (Op.9 No.2)

蕭邦:夜曲,圓舞曲,馬祖卡舞曲
賈尼斯 (Byron Janis)/鋼琴

霍洛維茨 (Vladimir Horowitz) 入室弟子,詩意比老師還濃,可惜因關節炎辭別燦爛的演奏舞台。這張錄音於1995年完成,可以看到這數十年間賈尼斯內功造詣的精進。

這張錄音已絕版,見到的話千萬不要猶疑,因為太銷魂了!

7.15.2008

哭了就算

被拒絕後,布拉姆斯會說:你不愛我不打緊,讓我把愛長留心底,守護你一生一世吧!

蕭邦會大叫大嚷:為甚麼?為甚麼你不愛我?

最平靜的會是舒伯特:世界都不愛我了,我又何必在乎呢?

於是,反應最平靜的去自殺了,哭得死去活來的那個卻把事情忘掉了。

* * *

只懂寫議論文的我寫了這些東西,是否令你看得很難受?理性如我卻去練布拉姆斯蕭邦舒伯特的抒情,是否辛苦了自己,又難為了聽我彈琴的朋友?我大可專心練巴赫海頓貝多芬,但正如演員要學習不同的角色,我也當趁年輕多練感情抒發吧。

7.13.2008

C 小調

胃痛...

因為凍奶茶?還是蕭邦?

絕望的心碎伴隨著夜曲 (Op.48 No.1) 的 C 小調。

蕭邦:夜曲
波里尼 (Maurizio Pollini)/鋼琴

其實一點也不冷漠的波里尼

7.09.2008

蕭邦故事

蕭邦為鋼琴而生,後世學習鋼琴的人不得不以蕭邦為生。彈鋼琴的人不喜歡蕭邦,就像意大利菜師傅不喜歡麵條,如果我告訴其他鋼琴人我不喜歡蕭邦,一定被人杯葛兼藐視。在老師指導下,我學習了不少蕭邦作品,但蕭邦一直未能成為我朝思暮想的食糧。

哪有鋼琴家不演奏蕭邦的呢?

七年前的暑假,我又跑到英國一家著名中學,上了五天的鋼琴課。這次除了第一次接受正式室樂指導,演奏了全首貝多芬的《鬼魅》鋼琴三重奏,主要目的其實是要跟這位鋼琴家上課--他是音樂學者 E 的鋼琴啟蒙老師,演奏曲目全面而廣泛,在那之前他剛與這所中學的管弦樂團演奏拉赫曼尼諾夫 (Rachmaninov) 的第三號鋼琴協奏曲!(這所中學的學生真有一套!)

老師嘗試指導我認識樂曲結構,那一直是我的弱項,而當然他教的東西我到昨晚才明白。真正對我有啟示作用的指導,是他帶我到他的琴室,翻閱他的私人琴譜,告訴我可以彈些甚麼適合自己的曲目,翻出來的計有拉赫曼尼諾夫、史克里亞賓 (Scriabin)、普羅哥菲夫 (Prokofiev)、拉威爾 (Ravel) 等等。

咦,怎麼沒有蕭邦?

後來據 E 透露,聽說老師在音樂學院裡最要好的朋友,蕭邦彈得最好,但英年早逝。老師為紀念這位朋友,自此不彈奏蕭邦!一整套蕭邦全集,就這樣放棄嗎?真不敢想像。

每位認真學習鋼琴的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蕭邦故事。

蕭邦:敘事曲,船歌,幻想曲
齊瑪曼 (Krystian Zimerman)/鋼琴

齊瑪曼的敘事曲陪伴我很久了,倒是幻想曲我昨天才留意到她的美麗。

7.08.2008

意大利女孩



十年前的暑假,你在做甚麼?

十年前的暑假,我在學蕭邦的第一號《敘事曲》。

然後第一次離家出遠門。第一次從赤鱲角機場飛到英國。第一次學齊五個字「小狗懶擦鞋」。第一次與日本、沙地和意大利人同場踢波。第一次同時見到兩條彩虹。第一次鍾意聽英文歌,竟然是《Don't Speak》和《Karma Police》......

第一次自願表演彈鋼琴。
第一次發現雷動的掌聲是多麼的美妙。
第一次認為「懂得彈琴真好」!

然後第一次「愛」上意大利女孩。
第一次發現不是懂得彈琴,女孩就會撲過來。
第一次明白你喜歡的人不喜歡你是多麼的難受!

回來後,看著《敘事曲》的琴譜,艱澀的音符背後,好像多了一點點的意思,再不只是老師說這裡彈快那裡彈慢的指示。老師說樂曲是關於一位波蘭英雄,我怎樣也想像不到英雄是怎麼樣的,靈機一動,不如就把情竇初開的感覺放進去吧。安靜的地方,懷緬著初相識的時光;熱情的段落,投進被「拒絕」後的心痛。老師聽著我彈奏,然後說:咦,怎麼長期缺乏音樂感的笑聽,現在彈蕭邦竟然會用感情了?

後來我演奏《敘事曲》的時候,只要想著那種感覺,別人一定讚賞;自動波的話,聽眾一定能聽出來。奇怪了,手指還不是那樣跑,大細聲還不是一樣,怎麼了?音樂裡的真實感情,騙不了人的。

十年後,我還是不太喜歡蕭邦。與我的冷感有關嗎?舒伯特、布拉姆斯,很有條理,蕭邦總給我水銀瀉地、一發不可收拾的感覺,我不喜歡這樣被感性沖昏頭腦。

不過,這夜我有非彈蕭邦不可的衝動。拿出《敘事曲》的琴譜,音符仍舊艱澀,背後的情意卻更立體了,當年的情竇初開已不足以表達這首偉大的樂章。十年來的流浪,一點一滴的故事和回憶,都自動跑到每粒音符裡去,再次沖昏我的頭腦。

當年師公(我老師的老師)跟我說:「這首《敘事曲》,要跟你一輩子啊!」已經跟了十年,要跟一輩子也不會很難吧。

蕭邦:G 小調第一號《敘事曲》,作品 23
齊瑪曼 (Krystian Zimerman)/鋼琴

7.06.2008

化學作用



體育運動中,我最喜歡看有團體合作的,不是嫌單人項目悶場,而是要求團體合作的體育項目有較大的「變數」。除了默契和純熟度,把平時練習的戰術如何發揮出來之外,更考驗合作性的,是整隊人面對逆境的精神。單人項目單靠個人的意志,能熬下去就會熬過,例如看網球員打逆境波便很好看,可是總不及看一隊球員從後趕上的那種刺激和興奮。因為團體打逆境波時需要所有隊員的共同意志,更需要完美的合作性,又可以看精神領袖怎樣鼓勵隊友,使每人都發揮超過 100% 的力量。那種團體合作的「不可知」性,深深使我著迷。

前陣子奪得 NBA 冠軍的波士頓塞爾特人,不單有三大主將和可靠的後備陣容,更可怕的是他們在逆境中的表現。當其中一位主將受傷或表現不佳,另外兩位總會找到方法補上,不只是一兩場比賽這樣,而是穩定地每場總決賽都能做到。看到這樣賞心悅目的團體合作,除了讚嘆,我最希望的是自己的團隊也可以做到這樣!要達到這種境界卻毫不容易,不是說亂買明星就行,從頂級水平的足球聯賽隊伍選出來的英格蘭國家隊便是明證,明星陣容卻踢得不成樣子。人與人之間的「化學作用」,真是高深莫測的學問!

就算是團體合作,我又不喜歡太多人的運動,好像籃球和足球沒有問題,美式足球和棒球我又不太愛看了,太多人的話就失去靈活性和爆炸力。聽音樂也一樣,我會聽獨奏會,但最鍾情「室樂」,二至六人左右便是完美的數目,太多人的合唱團和管弦樂團我又沒有那麼喜歡。無論聽室樂和演室樂,當「化學作用」產生反應的時候,每次都是令我回味不已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