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7.2009
教訓
圖片取自 San Francisco Contemporary Jewish Museum
三藩市的當代猶太博物館展出了童話家 Maurice Sendak 的作品。他在美國家傳戶曉,大人小朋友都有看過他的名著 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此書最近亦拍成電影。
展館陳列很多不同童話集的插畫原稿,從中可見 Sendak 的畫作裡總有黑暗的一面。他反對脫離現實、故意粉飾的幻想故事,認為既然小孩有喜怒哀樂,童話畫作裡也應展現和正視小孩心裡的陰暗。這當然與 Sendak 的童年有關--身為猶太人,Sendak 小時候全家被關在納粹集中營,父母親更在營中去世。因此他的畫作裡對孤獨、迷路、徬徨等描述,對讀者有強烈的觸動。
展館一角放置了數本童話集,大概是讓到來的小孩看的,我便將 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從頭到尾看了一遍。只是短短數十幅圖話和很簡單的句子,就立體地刻劃了一個頑皮的小孩從被罰到魂遊象外到返回現實的故事,每幅圖畫都讓說故事的父母和聽故事的小孩有無限的聯想空間。最深刻的是中間數頁沒有文字的圖畫,形容主人翁 Max 和怪獸的玩樂,色彩斑斕,帶出濃烈的氣氛;結局雖有離別,卻是窩心得想立刻抱著自己的母親。
西方的童話書,是父母與兒女溝通的橋樑,沒有大義凜然,沒有道德說教,一個好好的故事就讓小孩的幻想飛天遁地。我們自小看的童話書,卻是循規蹈矩,不得逾越本步,最後總是一句:「這個故事的教訓是甚麼?」天壤之別。
11.12.2009
反斗城
Photo from Wikipedia
上趟紐約之行,最過癮的是到訪全美最大的相機零售商 B&H 的旗艦店。於寸金尺土的曼哈頓區,這店佔據了第九大道上三十三和三十四街一街之位置,而且人流如鯽,似乎沒有受到網上銷售的劇烈競爭所影響。一踏進店舖,首先會留意到頭頂有很多貨物在輸送帶上運送,後來我會發現它們的用處。還有就是差不多九成的員工都是猶太人,頭頂有一塊四角帽。根據維基介紹,他們很多都屬於一個猶太社區,而店舖亦會遵守猶太人的規矩,週六休息,連網上訂購亦會暫停.不會違反安息日的規條。
相機部門有數十多個服務櫃檯,後面有琳瑯滿目的鏡頭。我走到其中一個,給售貨員說明要些甚麼,他即時在電腦裡輸入。過了數分鐘,我要的東西就從輸送帶送了過來!檢查完畢後拿出錢包,才見到售貨員把貨物放進輸送帶,再給我一張字條。走到入口的收銀處先排隊付錢,再拿著單據到提貨處排隊提貨,貨物早就經輸送帶送到那裡了。真是不簡單的程序!這個系統對防止偷竊應該很有幫助,真不愧是最懂做生意的猶太人。
同行的 J 看著一大班男人左拆右砌好不興奮,冷冷的說:「玩具反斗城,成人版。」
11.10.2009
與靚女吃飯
Photo by Thomas Kost
November 7, 2009 8pm
Davies Symphony Hall
Rachmaninoff:
The Bells, Opus 35 (1913)
Symphony No. 2 in E minor, Opus 27 (1907)
Nuccia Focile, soprano
Frank Lopardo, tenor
Mikhail Petrenko, bass
San Francisco Symphony Chorus
San Francisco Symphony
Semyon Bychkov, conductor
有沒有遇過這樣的女孩?五官標緻、打扮入時、談吐得體,分明是人見人愛的美女,但不過數天,已想不起她長甚麼樣子,沒有甚麼印象,除「靚女」外找不到其他形容詞--「無 character 的靚女」是也。
拉赫曼尼諾夫的音樂,對我而言就是這種女孩。首先作為鋼琴人,根本沒可能討厭拉赫曼尼諾夫,他寫了太多鋼琴曲子了。那種充滿浪漫氣息的音樂,美不勝收,美得甚至遊走於電影音樂的邊緣,差一點點便落得庸俗。要找內涵的話不是沒有,卻又總是差了點甚麼。所以,拉二拉三鋼協那些名曲我很喜愛,但距離「最愛」又好像稍有不及……
這晚的音樂會曲目是兩首拉赫曼尼諾夫的大型作品,怕你一塊肥牛扒不夠,再加你一塊,使你往後的三個月都不要再吃牛扒。不過這兩塊牛扒在 Bychkov 的手下真的弄得非常好吃!第二交響曲著名的第三樂章不但單簧管首席 Carey Bell「屈曬機」,連整個木管部都像等了這個演出很久的(上次演出是2000年),出盡全力製造極美的音色,弦樂部的齊奏亦非常甜美。
回到起初的比喻:與靚女吃飯,不要想著甚麼形而上精神交流了,盡情享受每一刻的美麗吧!
Rachmaninoff: The Bells
Tanayev: John of Damascus
Russian National Orchestra / Mikhail Pletnev
鳴謝最愛拉赫曼尼諾夫和 Pletnev 的建築師 B 推介。
7.17.2009
草草了事
有朋友問起三藩市交響樂團有場夏季音樂會演出賓尼兔配樂,五十大元,是否值得去看。
古典樂手不時會替電影配樂或流行音樂錄音,甚至現場伴奏。這不限於寂寂無名之輩,大團如倫敦交響樂團也經常為電影甚至電腦遊戲錄音。不過就算名氣多大,很多時候錄出來的效果並不比普通樂手好。我常常有疑問:為何聽他們拉平平無奇的一句莫札特也花不少功夫,反而這些難度較低的通俗音樂卻奏得了無生氣、一潭死水,不是弦樂奏得不齊,就是一板一眼毫無感情起伏?
最近為兩對新人的婚禮準備些鋼琴演奏,音樂都是他們選的,其中一對選了數首流行曲和電影配樂。我知道對他們來說如此重大的日子,我的演出一定不能有閃失,於是想花點時間好好練習那數首流行曲,不要只靠視譜「打天才波」。可是越練越沒有精神專注!我發現要是耳朵覺得音樂沒有意義和挑戰性的話,腦袋就會開始局部關機,於是越彈越差,好比叫大學生來做小一的加減數練習,求其之餘也不會百分百準確。再加上喜歡這種音樂的聽眾大都只懂分辨旋律,那麼旋律沒有錯就可以了嘛,於是草草了事。
你問我五十元值不值?如果是初次約會當然甚麼都值得。參觀演奏廳的話也勉強可以。不然的話,花這筆錢去欣賞正在休假狀態的二線團員,你說值不值?
古典樂手不時會替電影配樂或流行音樂錄音,甚至現場伴奏。這不限於寂寂無名之輩,大團如倫敦交響樂團也經常為電影甚至電腦遊戲錄音。不過就算名氣多大,很多時候錄出來的效果並不比普通樂手好。我常常有疑問:為何聽他們拉平平無奇的一句莫札特也花不少功夫,反而這些難度較低的通俗音樂卻奏得了無生氣、一潭死水,不是弦樂奏得不齊,就是一板一眼毫無感情起伏?
最近為兩對新人的婚禮準備些鋼琴演奏,音樂都是他們選的,其中一對選了數首流行曲和電影配樂。我知道對他們來說如此重大的日子,我的演出一定不能有閃失,於是想花點時間好好練習那數首流行曲,不要只靠視譜「打天才波」。可是越練越沒有精神專注!我發現要是耳朵覺得音樂沒有意義和挑戰性的話,腦袋就會開始局部關機,於是越彈越差,好比叫大學生來做小一的加減數練習,求其之餘也不會百分百準確。再加上喜歡這種音樂的聽眾大都只懂分辨旋律,那麼旋律沒有錯就可以了嘛,於是草草了事。
你問我五十元值不值?如果是初次約會當然甚麼都值得。參觀演奏廳的話也勉強可以。不然的話,花這筆錢去欣賞正在休假狀態的二線團員,你說值不值?
6.01.2009
4.23.2009
4.20.2009
4.07.2009
百感交集
人的情感總是混雜在一起,很少有單一的喜樂或憤怒。舉個例子,婚禮裡的新娘子,心情興奮是必然,亦同時夾雜著期待、愉悅、關心;而這些情緒是建基於一點點的焦慮、不安,又或是拍拖期間的不快、自小家庭的爭吵,這些經歷倒過來加強了現在的正面情緒,期待著雨過天青的新一頁。
十來歲的我只愛強勁的節奏,鋼琴老師問我曲子表達甚麼情感,我只懂根據大小調答「開心」和「不開心」,簡單得不能更幼稚了。人生閱歷多了,音樂聽出來的情感層次才會增多。鋼琴教師 Madeline Bruser 於 《練習的藝術》一書中寫道,剛經歷了喪失至親的傷痛,數星期後於婚禮的客席演奏反而更加充滿情感和愛意。所以,不是說演奏《婚禮進行曲》便只能想像愉快的事情,那只會把音樂彈成白痴或小丑一樣;而是極悲之處有喜樂,極樂之處有憂傷,才是感人至深地演繹出人性。
老人家的說話,便是人生百味全放在一起。貝多芬的最後三首鋼琴奏鳴曲內中的味道,已不是簡簡單單寥寥數筆可以形容。好像教會裡的婆婆向我問候,離別時一句「最緊要祈禱」,是多年經歷後的語重心長,並非虛假地人說她又說。那種分別,用心一點,人人都聽得出。
我還算年輕,三首奏鳴曲似懂非懂,最有感覺的是作品 110。貝多芬直接引用了巴哈《約翰受難曲》中,耶穌說「成了」斷氣後的一段音樂,營造了強烈的死亡籠罩的氣氛;到了賦格曲的部份,那種正面的能量把這氣氛掃得七七八八之時,這段音樂又回來了,像病魔把你擊敗一樣。席夫在他的講座裡,說這是貝多芬病重的心情。就是對抗病魔那種無奈的掙扎,讓我親身了解這首作品比其他兩首更多。
最後賦格曲的能量還是戰勝了--我盼望著這個結局。
十來歲的我只愛強勁的節奏,鋼琴老師問我曲子表達甚麼情感,我只懂根據大小調答「開心」和「不開心」,簡單得不能更幼稚了。人生閱歷多了,音樂聽出來的情感層次才會增多。鋼琴教師 Madeline Bruser 於 《練習的藝術》一書中寫道,剛經歷了喪失至親的傷痛,數星期後於婚禮的客席演奏反而更加充滿情感和愛意。所以,不是說演奏《婚禮進行曲》便只能想像愉快的事情,那只會把音樂彈成白痴或小丑一樣;而是極悲之處有喜樂,極樂之處有憂傷,才是感人至深地演繹出人性。
老人家的說話,便是人生百味全放在一起。貝多芬的最後三首鋼琴奏鳴曲內中的味道,已不是簡簡單單寥寥數筆可以形容。好像教會裡的婆婆向我問候,離別時一句「最緊要祈禱」,是多年經歷後的語重心長,並非虛假地人說她又說。那種分別,用心一點,人人都聽得出。
我還算年輕,三首奏鳴曲似懂非懂,最有感覺的是作品 110。貝多芬直接引用了巴哈《約翰受難曲》中,耶穌說「成了」斷氣後的一段音樂,營造了強烈的死亡籠罩的氣氛;到了賦格曲的部份,那種正面的能量把這氣氛掃得七七八八之時,這段音樂又回來了,像病魔把你擊敗一樣。席夫在他的講座裡,說這是貝多芬病重的心情。就是對抗病魔那種無奈的掙扎,讓我親身了解這首作品比其他兩首更多。
最後賦格曲的能量還是戰勝了--我盼望著這個結局。
4.05.2009
謝謝
二零零九年四月五日 晚上七時正 三藩市戴維斯音樂廳
席夫 (Andras Schiff)/鋼琴
貝多芬
E 大調第三十號鋼琴奏鳴曲,作品 109
降 A 大調第三十一號鋼琴奏鳴曲,作品 110
C 小調第三十二號鋼琴奏鳴曲,作品 111
大提琴老師 L 看過賽爾金 (Rudolf Serkin) 彈奏這三首貝多芬最後的鋼琴奏鳴曲,整場音樂會呼呼大睡。別說普通人,原來連音樂家也可以和這些奏鳴曲搭不上線。不用故作高深,這些作品其實也不是那麼難懂,這樣看:歷盡滄桑的公公說故事,小朋友可以完全沒有興趣關機睡覺,也可以似懂非懂聽得多少就多少,沒壞的。
不過,今晚公公說故事的氣氛好像差了點,因為小朋友不生性。手機響了兩遍,眾人也咳嗽得很可憐,念在這星期花粉特別多,也就算了。作品 111 完結的 C 和弦還未下,一聲隆隆,有小朋友已經站起來離開;接著,公公的手仍未離開鍵盤,有小朋友等了三秒的靜默等得不耐煩,竟然就... 自己開始...
鼓--掌--
唔係呀嘛?
然後,公公有點茫然的站起來,小朋友拚命歡呼喝采。聽公公說故事,除了「關機睡覺」和「似懂非懂」兩個反應外,原來還有「歡呼喝采」。為遺言喝采?我不明白。我只想誠懇地向公公說句:「謝謝。」
公公進出了五次,小朋友的歡呼還未止息。我知我知,公公當然彈得好,但這些歡呼裡夾雜著不當的要求。有人會說了遺言後再說話的嗎?當然沒有。這次也當然沒有。
煩厭的歡呼終於停了,我也有點茫然的離開,還要整理那凌亂的思緒。
席夫 (Andras Schiff)/鋼琴
貝多芬
E 大調第三十號鋼琴奏鳴曲,作品 109
降 A 大調第三十一號鋼琴奏鳴曲,作品 110
C 小調第三十二號鋼琴奏鳴曲,作品 111
大提琴老師 L 看過賽爾金 (Rudolf Serkin) 彈奏這三首貝多芬最後的鋼琴奏鳴曲,整場音樂會呼呼大睡。別說普通人,原來連音樂家也可以和這些奏鳴曲搭不上線。不用故作高深,這些作品其實也不是那麼難懂,這樣看:歷盡滄桑的公公說故事,小朋友可以完全沒有興趣關機睡覺,也可以似懂非懂聽得多少就多少,沒壞的。
不過,今晚公公說故事的氣氛好像差了點,因為小朋友不生性。手機響了兩遍,眾人也咳嗽得很可憐,念在這星期花粉特別多,也就算了。作品 111 完結的 C 和弦還未下,一聲隆隆,有小朋友已經站起來離開;接著,公公的手仍未離開鍵盤,有小朋友等了三秒的靜默等得不耐煩,竟然就... 自己開始...
鼓--掌--
唔係呀嘛?
然後,公公有點茫然的站起來,小朋友拚命歡呼喝采。聽公公說故事,除了「關機睡覺」和「似懂非懂」兩個反應外,原來還有「歡呼喝采」。為遺言喝采?我不明白。我只想誠懇地向公公說句:「謝謝。」
公公進出了五次,小朋友的歡呼還未止息。我知我知,公公當然彈得好,但這些歡呼裡夾雜著不當的要求。有人會說了遺言後再說話的嗎?當然沒有。這次也當然沒有。
煩厭的歡呼終於停了,我也有點茫然的離開,還要整理那凌亂的思緒。
3.06.2009
熬
這陣子太忙了。加上舊病復發,連練琴也不能。心情正處谷底。
今晚顧不得那麼多,戴上手套,就拿些慢板小品來彈。手指下的鋼琴聲音,有多久沒有聽過了?《悲愴》和《月光》的慢板、布拉姆斯作品一一八的第二及第五首……只覺得彈甚麼都很美妙。本來買了一堆唱片來療傷,原來都不及自己表達來得直接。
那些手指受傷的大師,或因戰亂不能彈琴的前輩,柏拉雅 (Murray Perahia)、佛萊雪 (Leon Fleisher)、賈尼斯 (Byron Janis) 、克勞絲 (Lili Kraus)……他們怎樣熬過的?
莫扎特:鋼琴奏鳴曲
克勞絲/鋼琴
克勞絲於二次大戰期間被囚,幹苦力,當然不能練琴。她後來說:「要成為藝術家,天堂和地獄都要經歷。」
今晚顧不得那麼多,戴上手套,就拿些慢板小品來彈。手指下的鋼琴聲音,有多久沒有聽過了?《悲愴》和《月光》的慢板、布拉姆斯作品一一八的第二及第五首……只覺得彈甚麼都很美妙。本來買了一堆唱片來療傷,原來都不及自己表達來得直接。
那些手指受傷的大師,或因戰亂不能彈琴的前輩,柏拉雅 (Murray Perahia)、佛萊雪 (Leon Fleisher)、賈尼斯 (Byron Janis) 、克勞絲 (Lili Kraus)……他們怎樣熬過的?
莫扎特:鋼琴奏鳴曲
克勞絲/鋼琴
克勞絲於二次大戰期間被囚,幹苦力,當然不能練琴。她後來說:「要成為藝術家,天堂和地獄都要經歷。」
1.22.2009
混天賦
T的大提琴老師為學生定期舉行小型觀摩演奏會,讓同學互相交流,昨晚我去了一趟,為的是和T彈奏布拉姆斯的E小調奏鳴曲。
開頭演奏的是一個二十歲的小伙子,海頓D大調協奏曲,是絕對不容易的曲子。C大調那一首我較熟,因為聽唱片時總是那首行頭,到D大調那首耳朵已經有點膩,這樣也好,可以用欣賞新曲的心態去聽。但見他艱苦地走過第一樂章重重難關,雖是不熟,但見每句都知道位置,可知是全樂章都有練過,只是太難去掌握那麼多東西。
我望著老師,心想與其要學生去練這麼難的東西,為什麼不練好一些容易點的曲子,把要做的運句、結構、技巧一一掌握好?
好不容易拉完了第一樂章,學生望了望老師,老師竟然示意繼續,我想:「甚麼?」轉眼間小伙子把其餘兩樂章都拉完了,而且也是背譜的!我更加不明白了,要是可以這樣演奏,投入的時間絕對不少,不然不會把全首都拉出來的。為什麼細節卻做得這麼差呢?
拉完以後,老師道出了原因--小伙子整個學期一直沒心機好好練習,到了最後兩星期才上力,就像大考前夕臨急抱佛腳,結果雖然可說是「及格」,但成績就只是「及格」而已。想想小伙子竟然可以兩星期內拉得這樣,加上他的記憶力、手指技巧和發音也很好,一定是天賦過人。可惜長久以來就是每次都靠天賦混過,些少付出有不錯收穫,卻比不上別人多多付出有大大收穫,到頭來反浪費了天賦。
孟德爾頌、布魯克:小提琴協奏曲
Midori/柏林愛樂/楊頌斯
神童 Midori 長大了,沒有靠天賦混,出道多年到2003年才錄製孟德爾頌和布魯克的協奏曲,果然是有話要說才來。聽了這個錄音,改變了我對布魯克協奏曲的不屑。Midori 把慢板處理得像一幕歌劇,美不勝收,我在車上聽收音機時首次聽到,不願下車之餘還滿腦疑問:「這是甚麼音樂?」就因為這個樂章,我把唱片抓了回來。
開頭演奏的是一個二十歲的小伙子,海頓D大調協奏曲,是絕對不容易的曲子。C大調那一首我較熟,因為聽唱片時總是那首行頭,到D大調那首耳朵已經有點膩,這樣也好,可以用欣賞新曲的心態去聽。但見他艱苦地走過第一樂章重重難關,雖是不熟,但見每句都知道位置,可知是全樂章都有練過,只是太難去掌握那麼多東西。
我望著老師,心想與其要學生去練這麼難的東西,為什麼不練好一些容易點的曲子,把要做的運句、結構、技巧一一掌握好?
好不容易拉完了第一樂章,學生望了望老師,老師竟然示意繼續,我想:「甚麼?」轉眼間小伙子把其餘兩樂章都拉完了,而且也是背譜的!我更加不明白了,要是可以這樣演奏,投入的時間絕對不少,不然不會把全首都拉出來的。為什麼細節卻做得這麼差呢?
拉完以後,老師道出了原因--小伙子整個學期一直沒心機好好練習,到了最後兩星期才上力,就像大考前夕臨急抱佛腳,結果雖然可說是「及格」,但成績就只是「及格」而已。想想小伙子竟然可以兩星期內拉得這樣,加上他的記憶力、手指技巧和發音也很好,一定是天賦過人。可惜長久以來就是每次都靠天賦混過,些少付出有不錯收穫,卻比不上別人多多付出有大大收穫,到頭來反浪費了天賦。
孟德爾頌、布魯克:小提琴協奏曲
Midori/柏林愛樂/楊頌斯
神童 Midori 長大了,沒有靠天賦混,出道多年到2003年才錄製孟德爾頌和布魯克的協奏曲,果然是有話要說才來。聽了這個錄音,改變了我對布魯克協奏曲的不屑。Midori 把慢板處理得像一幕歌劇,美不勝收,我在車上聽收音機時首次聽到,不願下車之餘還滿腦疑問:「這是甚麼音樂?」就因為這個樂章,我把唱片抓了回來。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