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2008

軍事演習

情人節是軍事演習。

男朋友總要記著一堆要慶祝的重要日子:情人節、聖誕節、女友新舊曆生日、相識周年、拍拖周年(或周月),買花買禮物是少不免的。當中,聖誕節通常是一大班朋友慶祝,生日和周年旁人大概不會知道,只有情人節,收花收禮物與否才成為一眾女士互相較量的擂台。

情人節著重的不是男朋友有多愛你,而是他怎樣在你的女同事朋友老少師奶面前表現出有多愛你。軍事演習也不是真正訓練,那些平時已做了,這時候是向外國展示實力耀武揚威一番。

當男朋友的壓力最大:區區情人節絕不能出手太重,要留後路給自己。然而假如投資不足,徒惹師奶笑柄,女友也不會給你好日子過。就如軍事演習也不能把絕密科技展示出來,男友出招前宜作多方面思考及平衡。

2.13.2008

無奈

無奈,是對生活現實的反應。

遠至天邊,近至身邊,荒謬的事天天有,還似乎有越來越多的趨勢。

是現在的社會真的越來越荒謬?還是年紀越大越看得清楚,表露無遺?

2.12.2008

新筆記

新年新筆記,畫上今年的個人記號:



多少反映了現在的心情,更可能是整年的心情!

2.03.2008

駕馭



1.29.2008 - 8pm - Freight and Salvage Coffee House, Berkeley

舒曼   五首民謠風格作品,Op.102
布拉姆斯 第二大提琴奏鳴曲,Op.99


週一晚在 Freight & Salvage 的小型演出總算完成了,感謝到來支持的朋友和同事!

聽錄音後覺得自己的發聲實在頗難聽,舒曼還可以,開琴蓋後的布拉姆斯聲聲撞耳。10% 因為那 Yamaha 鋼琴太光和地方太細,90% 因為自己控制不當... 還有和上次一樣,布拉姆斯開首去得太盡,累得後來精神無辦法集中。以為吸取了教訓,還是如此。正式演出對體力和精神的消耗,單靠練習真的不能體會。

這首奏鳴曲,我到現在仍沒有駕馭的把握,反而處處被它牽制著。放鬆一點,月尾的蚊型演出再作嘗試,給自己一個交代!此外,每日練習的目標要慢慢轉向布拉姆斯的第二小提琴奏鳴曲和舒伯特的「鱒魚」五重奏。

2.02.2008

大會堂管弦樂團


(Photo: 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

1.27.2008 - 7pm - Davies Symphony Hall, San Francisco

德布西 《大海》
白遼士 《幻想交響曲》

阿姆斯特丹皇家大會堂管弦樂團
楊頌斯 指揮


荷蘭的大會堂管弦樂團,「我細細個就聽過佢個名喇」!皆因中一時購買第一套貝多芬九首交響曲全集,就是海汀克 (Haitink) 與大會堂管弦樂團的錄音。今趟由音樂總監楊頌斯 (Jansons) 帶領下到訪三藩市演出兩場,正是見識楊頌斯大師和這隊傳奇樂團的大好機會,可惜時間全撞在一起:週日演德布西和白遼士,撞正柏克萊下午有 Christopher Taylor 演奏全套梅湘《二十凝視聖嬰耶穌》;週一演理察史特勞斯《唐璜》和馬勒第五,又撞上自己的表演!魚與熊掌,最後還是決定去品嚐楊頌斯的法國晚餐。

即場門票把我編到一樓樓座靠右,偏偏這裡的音響是全院最差,二樓音響效果反而更好。我的座位對上有二樓遮蓋,右面有一幅牆,我知道音量應該很小,不會聽到細節的了。後來確實如此,樂團的細節不是很清楚,卻聽到很多附近觀眾發出聲音的細節,唉...

既是難得機會,盡力聽吧。當晚兩首樂曲都是法國作品,以幻想為主線,理應可以聽出大會堂管弦樂團的招牌音色。上半場的《大海》,精采!楊頌斯著重整體結構,沒有沉溺,每一樂章都是穩定向著高潮邁進。樂團不是色彩華麗的類型,而是清清晰晰地呈現出來,音色果然不是美國樂團之流,與德奧樂團又有分別。下半場的《幻想交響曲》較遜,團員似乎精神不太集中,失誤頗多,但最後的樂章「妖巫祭典夜之夢」回復刺激。安哥曲再次展示水準,葛利格《皮爾金組曲》的「蘇爾維格之歌」,弦樂部聲音多美!白遼士《浮士德的天譴》的「匈牙利進行曲」美聲多於刺激,為音樂會留下美好的終結。

是週日晚的問題吧(趕回家睡覺?),當晚觀眾表現實在失禮,按理不值得安哥,但大師五度出來後終於安哥,真是給足面子了。

雖然不算是完美演出,樂團外訪水準不穩是正常的,不必苛求。吃得到樂團的招牌菜已很滿足!

1.25.2008

玉子壽司

玉子壽司(蛋壽司)是眾壽司中的灰姑娘。用料便宜,做法簡單,我們到高級壽司店用膳,往往追求罕見和昂貴的魚生和海鮮,忽略了平實的玉子壽司。

要考驗壽司師父的手藝,第一道試題卻是玉子壽司。因為不管選料如何上乘、刀法如何精湛,只是小小玉子壽司便看得出師父的認真和功力。如何混和材料、烹調時間的長短、手指頭捏造玉子和飯團的力度,玉子壽司已經表現出來。在次一級的食府常看到用機器壓出來的玉子,整塊正正方方一律黃色沒有層次,很令人失望。

我想起莫扎特。莫扎特的鋼琴奏鳴曲是所有鋼琴學生必修的作品,就像玉子壽司是學藝的入門一樣。上次回港時聽到十歲的表弟沒頭沒腦地演奏出一首莫扎特奏鳴曲的第一樂章,還似模似樣!雖然技術連小朋友也做到,但做得到和做得好是兩回事。莫扎特的線條太輕鬆簡單,甚麼斤兩旁人一聽就知曉。例子?聽這張郎朗的唱片便知甚麼是悶到抽筋的莫扎特!

莫扎特和玉子壽司,簡單,但不容易!

1.16.2008

布拉姆斯人



再談這張我非常喜歡的布拉姆斯小提琴奏鳴曲,主因是卡欽(Julius Katchen)的鋼琴部份實在彈得太好了!

彈鋼琴的朋友都知道布拉姆斯相當難掌握,因為線條厚,要同時兼顧很多音符,疲於奔命把音符全彈出來,便發現感情不見了,味道消失,音色更不用說了,和弦又很容易變成一個個撞琴聲,難聽得要死。

就算是大師們也不是個個能彈好布拉姆斯的,卡欽是這少數「布拉姆斯人」中的表表者。

三首小提琴奏鳴曲的鋼琴部都很厚重,到了卡欽手裡卻輕巧了不少,因此不會遮蓋小提琴部。他懂得把相對不重要的音符彈成一層佈景,旋律一下子變得更迷人,本來聽不到的線條也浮現出來。還有,他每一個和弦發聲也很講究,低音部「不卑不亢」,突出之餘又不搶高音部的風頭。

既能去掉布拉姆斯擁腫的感覺,又能保持他獨有的厚重聲音,把布拉姆斯的「回憶」全引出來了。

* * *

這個蕭邦「革命」練習曲,包你大開眼界。

1.13.2008

會心



這是無限樂團二月農曆年初四演出的宣傳單張。

宜「魚韻」忌「炒粉」,令人會心微笑的設計呢,建築師B。

1.10.2008

綿綿



喜歡布拉姆斯,因為他內斂、含蓄,與我的性格相近。

布拉姆斯的室樂作品,我最愛奏鳴曲。兩首大提琴、三首小提琴、兩首單簧管,盡是瑰寶,每次聽後,哀怨的旋律總會在腦海裡數天縈繞不去。

現正加緊練習的第二大提琴奏鳴曲,和第一單簧管奏鳴曲,均屬於暴烈型的內斂,像亂發脾氣拳打腳踢卻不能宣洩,心中鬱悶不知從何談起。早前說過不懂拿捏第二大提琴奏鳴曲裡結構和抒情的平衡,聽到這個巴克考斯 (Wilhelm Backhaus) 和傅尼葉 (Pierre Fournier) 的錄音後突然有所啟發。他們的表達屬於絕對不矯揉造作的類型,幾乎沒有伸縮拍子,表面上是沒有抒情,聽來發現布拉姆斯慎密的結構變得非常清晰,抒情的感覺反而更濃。就像拳打腳踢時要虎虎有力,才能突顯抑壓的鬱悶。



我最愛的,畢竟是淡淡哀愁,摸著酒杯底盡訴心中情。第一、二小提琴奏鳴曲和第二單簧管奏鳴曲屬於此類。近日挑了第二小提琴奏鳴曲來練習,第一樂章的三段旋律隨即上腦...

「以前的日子,很幸福。」
「其實,我是真心喜歡她的,奈何...」
「如果... 如果... 」

此恨綿綿無絕期啊。

布拉姆斯,我明白...

1.03.2008

意義

相比世界其他地方,香港算是可以領先迎接新年。在香港,總是會睡醒很久,看著電視,到一點鐘新聞才會看到紐約時代廣場的倒數,還會想「哈,他們這麼慢」。

首次在外過新年,竟然到了比紐約還慢三個鐘頭的三藩市,我們是全球差不多包尾慶祝了。

除夕早上返工之時,香港已經 2008,但我還活在 2007,頗有時空交錯之感。晚上弄晚飯看電視新聞,報導世界各國的倒數情形,台北和香港燃燒陽物畫面震撼人心。稍後到了一個不相識的人(!)的派對,面對一群更不可能相識的人,看著 CNN 詭異地「直播」紐約時代廣場的倒數(明明是三個鐘頭前的事),一同舉杯慶祝新年來臨,與陌生人互相祝賀。

看了 N 次 2008 倒數,終於到了自己的時鐘踏入午夜,那一刻,感覺沒有任何的不同。

***

新年當然有其意義。新年新開始,忘記黑暗過去,展望美好將來,總結去年,好好計劃今年,以新年願望鞭策自己達成目標,常存感恩喜樂之心,絕對健康正確。

但是,為什麼我們慶祝新年的方法,與新年的意義失去關係?

一大群人聚在一起,戶外戶內一同倒數,彷彿過了那神聖的一秒,黑暗的 2007 就會過去,2008 一定美麗。然後跟心愛的人來個擁抱兼「新年第一吻」,難道感情又會跨進一大步?

最不解的,是醉酒、狂歡、一夜情,新年,無非是一個藉口,反正平時都可以幹,現在多了一天假期可以更盡興。

節日的意義,就此被玩樂取代。

***

除夕夜,我還是喜歡十時睡覺,讓新年悄悄來臨。

1.02.2008

新年 . 快 . 樂



為什麼新年要慶祝?要倒數?要喝酒狂歡?要跑到街上同人逼?同陌生人抱抱講「新年快樂」?

新年的意義是甚麼?

為什麼不慶祝新一天?新星期?新月份?

午夜十二時的那一秒,又有甚麼特別?


說到尾,還不只是找藉口玩樂?

我寧願十時睡覺,精神面對太陽底下的新一天。

12.30.2007

宮保雞

為什麼古典音樂給人沉悶的感覺?

日常生活中,我們最容易聽到怎樣的古典音樂?那些悠揚悅耳的旋律、名曲,例如 Pachelbel 的《D大調卡農》?很多人喜歡工作時聽古典音樂電台鬆弛神經,我遇過的牙醫都喜歡一邊播古典音樂電台一邊在我的牙裡舞刀弄槍。三藩市古典音樂電台 KDFC 的口號是「輕鬆,舒適,古典」 (Casual, Comfortable, Classical),終日播著非常順耳的作品。

這些音樂,好聽點說是寧靜和諧,難聽點說便是牆紙,左耳入右耳出。既然不會引起注意,自然不會留下印象。那麼古典音樂有甚麼好聽?不是沉悶是甚麼?

問題是,這些只佔古典音樂的一小部份而已。

每當聽到別人說「我喜歡古典音樂呀,很舒服」,我都會感到有點憤怒和被侮辱,有點像聽到洋人對我說:「我喜歡中國菜呀,Panda Express(美國流行的中國菜快餐店)的宮保雞很好吃」之類的反應。

大家熟悉的貝多芬《命運交響曲》,怎也不會和「舒服、悠揚、鬆弛」等形容詞扯上邊吧?我十月到洛杉磯時卻難得地見識了「舒服、悠揚、鬆弛」的《命運交響曲》:晚會開始時的酒會,賓客閒談聚舊,以「宮保雞」式古典音樂作背景應是很好的選擇。奇就奇在,自己帶備唱片的搞手居然播出足本版《命運交響曲》!

我一邊聽著那四顆「命運叩門」的「登登登凳」在不斷重複,一邊觀察著這荒謬的場面:貝多芬在狂呼「命運,你玩我呀?」的同時,賓客們絲毫感受不到那種狂怒。是一個癲狂症病人在自說自話,還是賓客們聾了?

12.23.2007

摸底

最近組織新 band ,在原有的鼓手、結他手和女主音班底下作新嘗試:我加入作鍵琴手,而女主音兼作低音結他手。

第一次排練總是困難的,首先要互相摸底,知道實力如何也容易討價還價;其次是要調校至他們三人已建立好的溝通頻率,加深認識;還要懂得客氣,謹慎地提出意見而不咄咄逼人,觀察對方是否願意聽你的說話,為求不是各人自顧自地自我感覺良好就此作罷。

兩小時的排練結束,算是對各團員性格和能力有點概括的印象,但要把歌曲弄至滿意的水平,當然要多一兩次的排練。這個時候,緬懷舊隊友是少不免的,也會把新舊作比較。

我懷念深情投入的營養姐姐 J 、三言兩語便解決問題的大作曲家 A 和不停講說話的總統 T ...

過去總是美好的,因為人只會記得以往的成功,淡化了過程的艱辛(見郝明義的好書《工作DNA》)。平心而論,雖然現在解決問題的速度較慢,但計進以前那些亂唱的「休息時間」,現在排練的時間不見得比以前多。

我想到的問題是:

阿巴多 (Abbado) 從卡拉揚 (Karajan) 接掌了柏林愛樂,拉圖 (Rattle) 又從阿巴多手中接棒,他們面對這黃金樂團,是怎樣摸底、認識、溝通和磨合的?

12.19.2007

破長梯

友人側田說他在麻省理工的老細很嚴苛,要求他的研究生每天十時到四時(午飯時間除外)一定要在辦公室裡出現。如果他進來辦公室找不到你,五分鐘後回來仍然不在,他就會質問你到了哪裡,把你當成存心欺騙上司的員工。

買杯咖啡、上廁所總要時間吧,況且大學工作最吸引的不是自由和彈性嗎?走到室外工作也可以吧?友人說這位教授性格有點古怪,他不許就不許。這次友人請假回灣區兩星期,教授對他說:下學期你一小時假都不能請。友人還要找工作面試呀,這麼小小的彈性都沒有,你叫他怎樣為畢業打算!

我估計,如果不只是因為教授脾氣怪,他這樣做恐怕有原因,可能以往出現過甚麼都不做的研究生,期限到了卻甚麼也交不出,教授才逼現在的學生有紀律吧。但終歸不是好方法,除了令學生怨聲載道,友人也有暗方破解:他多報了一兩班不用讀書的「合格/肥佬」課,有必要時對教授說「我要上課」,教授也無可奈何,友人便趁此空檔辦事了。

遇見過一些終日「奪命追魂 call」的女孩,任何時候男朋友不接電話等於他在做不見得光的事,苛刻程度與上述古怪教授無異,不禁令人搖頭嘆息。

12.12.2007

末日裡的天堂



如果沒有南方介紹,這張看起來平平無奇的唱片,既不是大廠,曲目又沒有在封面寫清楚,我分分鐘錯過了呢。

近年專攻古樂派的梅洛娃 (Viktoria Mullova) 和著名鋼琴二重奏孖女的姐姐拉貝克 (Katia Labeque) 合作,可以有怎樣的火花?梅洛娃演奏舒伯特、史達拉汶斯基和拉威爾會是甚麼樣子的?特別是錄音裡的拉貝克姊妹一定打孖上,可沒有聽過姐姐獨立行事。唱片雖然貴了點,但既然南方用來作發燒碟,想必物有所值,我對這唱片甚有期待。

首次接觸舒伯特的小提琴鋼琴二重奏作品,《幻想曲》可嚇了我一跳:想不到以簡單旋律和古典結構馳名的舒伯特,竟然寫出這樣炫技的作品!這首《幻想曲》是舒伯特為一位小提琴高手度身訂造,以高超技巧揉合晚期舒伯特(還只有三十歲!)的「末日裡的天堂」風格,使它雖然難度直迫貝多芬的《克羅采奏鳴曲》(Kreutzer),仍然有安詳和諧的感覺。梅洛娃的純淨音色正好配合這種感覺,加上拉貝克姐姐的清脆琴音,俐落得很舒服。正!

拉威爾的小提琴奏鳴曲我當然熟悉,以「過來人」的身份欣賞別人演奏,自有一番體會。梅洛娃和拉貝克姐姐在第一樂章竟然營造了詭異的氣氛,小提琴鬼氣迫人,鋼琴好像在躲避鬼的追逐;和我的理解差天共地,但聽起來合情合理。第二樂章的「藍調」好像浪漫精緻得過了頭,也許正是拉威爾在法國聽到的「橘越淮而為枳」的美國藍調,但梅洛娃的音色掌控好得無比。第三樂章的「無窮動」自是炫技了。

碟內還有史達拉汶斯基的《意大利組曲》和舒曼太太的《浪漫曲》,風格多變但同樣精采。

12.01.2007

奧秘

大家一定看過一種「遊戲書」,通常都是尋寶故事,每頁有不同劇情,頁的盡頭是選擇,讀者要根據指示,決定下一步跳到那一頁繼續故事。而結局有多種,視乎讀者聰明和幸運的程度,好的找到寶物,差一點的可以保命但空手而回,最差的甚至中途喪命,要從頭再玩。

這種互動的遊戲十分刺激,一定會一口氣看完,似乎命運就掌握在你手中,人人看這本書都有獨特的路線。但結局其實都是三數個,而且不是預先計劃好嗎?究竟每位讀者在這個遊戲裡的命運,是早已預定的,還是讀者自己選擇的?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假設你還有一步就到結局,這是最後一個選擇:
你被包圍了,你要跳窗,還是從樓梯逃走?

跳窗:奇蹟沒有發生,你從高處墮下,死在路中心。
樓梯:剛跑到地下,你被包圍警員同時開火,中彈身亡。

兩種結局都是死亡,可以說,是作者的「旨意」,你走到最後一道選擇之前,你已經被預定「死亡」了。誰還可以說你一直掌握自己的命運?

我們可以爭辯:作者才不會這麼無聊,既然有選擇,結局當然是不同的。又或者說:作者不會這樣狠心吧,應該有「惻隱之心」吧?那,這樣又如何?

跳窗:奇蹟發生了,你從高處墮下,跌進垃圾堆中,成功逃脫。
樓梯:剛跑到地下,你被包圍警員同時開火,中彈身亡。

兩個選擇都看不出結局好壞,顯然是賭運吧。結局看來真是掌握在讀者的手(和他的運氣)!但無論選擇如何,結局不是作者預先定好了嗎?

「預定論」和「自由意志論」的衝突,對作者和讀者以外的人才有意義。假若讀者只有一次閱讀此書的機會,他是不可能在遊戲的中途知道結局的。再進一步說,讀者連結局寫好了沒亦無從得知,就算作者隨意更改結局,這位讀者亦不可能知道!

「預定論」和「自由意志論」,超越了這位讀者的「認知範圍」。讀者受時空之限,無論科學如何昌明,腦袋如何發達,這仍是「奧秘」。

讀者可以做的,只是繼續跳到下一頁。


延伸閱讀:
從風雨而飛《一個因與果的矩陣》

11.29.2007

樸實無華



鋼琴家布蘭度(布蘭德爾/Alfred Brendel)明年退出演奏生涯了。

在世的鋼琴家當中,我最敬重的就是布蘭度。但我愛上他的演奏,還是不久以前的事。

我是同時間認識舒伯特和布蘭度的。我早知道他們的名字,說到認識,卻是去年十二月被野田妹刺激之下,才買了布蘭度的舒伯特鋼琴奏鳴曲錄音。接著不能自拔地抑鬱了半年。

在我的世界裡,布蘭度演繹的抑鬱的舒伯特,才是真正的舒伯特。

布蘭度的曲目範圍,大部份是海頓、貝多芬、莫札特和舒伯特等古典德奧作品。他的理念是讓聽眾直接認識作曲家和樂章的偉大,而不是賣弄演奏者。故此他的演奏風格樸實無華,沒有誇張的強弱和速度變化,沒有沉醉於音色的營造,沒有令人震懾的炫技,也因此有人嫌布蘭度悶,沒有特色,不夠刺激。

正因這種理念,我第一次聽舒伯特的時候,不是聽到布蘭度的風格,而是舒伯特的偉大!做到這一點,布蘭度忠實地完成了演奏者的使命,光是這一點已經表現出布蘭度的偉大了。

我開始搜集更多布蘭度的錄音。對耳熟能詳的曲目,聽布蘭度的第一個感覺總是很不爽,有點苦澀,但多聽一兩遍便開始明白他的用意。如果你有聽過他的現場演出(我有幸今年聽了一次,也可能是最後一次),會發現布蘭度的每一粒琴音都有一層光暈迴音(我稱之為「有一道氣」),這是他的獨門。有了這層光暈,音符聽起來重了很多,故此初時會不爽,但亦因這層光暈,微不足道的音符都變得有意思,把平時沒有留意的細節也聽出來。布蘭度新近的莫札特奏鳴曲錄音,正有這種效果,但奉勸不要連續聽完全碟四首奏鳴曲,因為聽完一首奏鳴曲已經喘不過氣了。

如果說布蘭度沒有音色,沒有高超技巧,那絕對大錯特錯。不為也,非不能也。樂章要他跑手指,他就會跑(貝多芬《熱情》奏鳴曲);要靚音色,他就有那種音色(舒伯特即興曲);要幽默的時候,他就會變得很趣怪(貝多芬奏鳴曲 Op.79)!

音樂會月曆上,將會少了一個令我熱切期待的名字,作為小樂迷的我實在失望。但願他老人家身體強健,間中也露兩手吧。

11.18.2007

幻想



鋼琴家 Argerich 和大提琴家 Maisky 這對多年好友兼拍檔,令我很羨慕。如果自己也可以和好友一直演出,真是非常幸福的事情呢!

這張唱片裡 Argerich 和 Maisky 綻放明亮繽紛的色彩,把舒曼的幻想曲風發揮得淋漓盡致。舒曼的幻想,重點是色彩鮮明和熱情奔放,有別於舒伯特朦朧的幻想或蕭邦沉溺的幻想。作為鋼琴人,我更為留意的當然是 Argerich。舒曼室樂的鋼琴部份很容易「自動波」地彈成空洞無物,但 Argerich 使出她的獨家本領,把強弱、快慢的對比很隨心的奏出來,效果就像畫家大師從容地看似這裡一筆,那裡一劃,卻栩栩如生地描繪了駿馬一樣。

買了這張唱片很久,聽的時候總是忽略了《五首民謠曲風的作品》,可能是唱片裡太多短曲,很難對每首都有印象。現在要準備演出才找出來再仔細聽,發覺雖然五首小曲無甚關連,各自拆開來聽卻也不錯,第二首搖籃曲結尾更是美不可言。最令我感興趣的是第一首,小標題為「虛空的虛空」(Vanitas vanitatum) 和「幽默地」,整首曲子倒像熱情的表達,我不明白!

11.15.2007

笑話

今天花了很多時間看這個網頁,裡頭有很多學生的搞笑音樂功課和考試。因為太好笑,我在辦公室很努力... 遏止自己笑。

抽了數個放在這裡:

Fortunately, Handel came after the [contemporary piece], and in his stately manor he restored order with his Organ Concerto in G Minor, Op. 4 no. 3.

When I arrived the band was warming up. When they were warm a single oboe played walked out...

The Haydn piece [string quartet] was nice, but not very moving or memorable. I understand that that is one characteristic of classical music . . .

When the performance was over there was a reception with cookies and juice in which the audience could mingle with the performers.

The second piece was the Trumpet Concerto in E-flat by Haydn...According to the program this piece was extremely new when it was first composed.


*

再奉上一個我自己鬧出來的音樂笑話...

話說當年音樂家 E 給我彈一首考試曲,聽他彈完,我望著琴譜右上角的名字說:

「這個作曲家的名字很熟,我應該聽過他...」

他是音樂史上最多產的作曲家-- ANON. 先生!

*

小時候讀中文課本的時候,我也曾經認為「佚名」是筆名呢。

11.13.2007

兩首詩篇

BCBC 突破小組作品。試估第二首的背景是甚麼?

第一篇

我羨慕麻雀尚有居所,
但在地上卻找不到安息之處。
神啊,我呼求你,
作我的力量,
作我的盾牌。
讓我住在的殿中,
好叫我能藉著禱告,
勝過我的仇敵。

第二篇

秋葉枯乾時,
惡人的陰影籠罩我。
看不見穹蒼,
動力的源頭在哪兒?
我投靠寶貴的言語,
的光救護了我,
驟覺秋雨甘霖,
神是信實、公義和慈愛!

11.12.2007

耐性

很多時候,我們遇到的難題無法即時解決,但稍為放鬆後便自動完成了。

有沒有試過做數學功課,想了很久也想不通,一覺睡醒卻突然全部明白?

我不愛解IQ題和智力遊戲一類的東西,和老爸的性格正相反。記得小時候給他一個扭計骰,看著他深夜也不肯睡,總是不能解,但到早上他只花了很短時間就完成了。

這種情況練鋼琴也經常出現。遇上雙手手指同時跑的艱難段落,花上數小時練習總是不能好好合在一起。睡了一晚,第二天練習時就「自動波」全部彈出來。

有些事,不能急,揠苗助長反而有害。

*

世界上總有些人口腔有菌,口痕得不能自控。

對著這些口痕友,無乜可以做到,最緊要自己心水清當耳邊風。

例子?撒旦對耶穌說:「喂,你係神嘛,肚餓咪將石頭變麵包囉。咦?定係你唔識變?會俾人恥笑你架。」

穌哥怎樣回答?自己翻書找答案啦。

*

邊有人連牌都未派就同人講要食天糊?

開左牌,冇天糊食,唔通唔打?

定係死撐?等十三么?

牌路唔對,自亂章法,冇得救架喇。

11.10.2007

百病

韋華第《四季》裡頭《冬》的第一樂章,用刮弦聲模仿寒冬的風雪,聽著聽著也覺得冰冷。自搬進三藩市,冰冷的感覺重了很多,我住的區域更是終年大霧,再住數年風濕恐怕難免了。現在才十一月,家裡已經冷得我終日穿著大衣保暖,遲點再冷下去就要想想辦法啦。

這數年健康狀況一直不太好,老爸說是我不適合這裡的水土。不過我覺得除了上述天氣因素,還包括壓力、飲食、運動等,簡單來說是因獨自生活,對身體的照顧有些少糊塗是正常的,不能說只是天氣的問題。看來年紀越來越大,便要面對和忍受更多的身體毛病。

皮膚慢慢好了點,又來牙齒,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見牙醫是甚麼年紀的我都會害怕和逃避的。上星期四,牙醫在我的口腔裡弄這弄那的時候,為了分散注意力和不想聽到儀器的恐怖聲音,我帶了自己的CD塞著耳朵來聽。

我選的曲目是 Wilhelm Kempff 彈奏貝多芬的《悲愴》鋼琴奏鳴曲。

與其說是悲愴,我的感覺更像悲涼,烈士上刑場那種。

11.05.2007

冬令時間

冬令時間的第一個工作天。鐘慢了一小時,起床早了,天也黑早了,五時半放工已經全黑。學生時代沒有留意,返工生活規律才發覺。精神狀況也跟著天色,三時多已經很懶不想工作了。

以前對季節是沒有感覺的,真是生活要變得千篇一律地枯燥,才會對身邊的事物多一點敏感和關心。

想起中一音樂課,第一次聽韋華第的《四季》,絲毫聯想不到甚麼季節。考試要考辨認曲目,心靈遲鈍的我又怎可以意會哪一樂章是春夏秋冬,最後還是買了唱片來死記。


Konstanty Kulka / Stuttgarter Kammerorchester / Karl Münchinger

想起來,這應該是我自己買的第一隻古典音樂唱片。

原來不是韋華第寫得不像,是聽者無心罷了。

後來發燒古典音樂,補買了名盤:


Alan Loveday / Academy of St Martin-in-the-Fields / Neville Marriner

中五會考尾聲時聽了一場「難忘(你)」的《四季》音樂會,金珍秀和港樂。

自此以後,就沒有認真聽過《四季》...

11.04.2007

理智與濫情



如果認識一位朋友久了,自問對他了解還不淺,要是聽到有人評論這位朋友時,與你的印象相距甚遠,你也會懷疑,甚至會以自己的經驗反駁吧?

我跟布拉姆斯算是有點小交情,覺得他為人至情至性,但喜愛埋藏,以理性拘束自己的感性。因此音樂風格多有厚重的聲音,但條理分明,沒有奔放地流露感情,卻會滲出一股味道提醒你:布拉姆斯的內心世界,你聽到多少?

所以當我聽到 Emerson 四重奏的現場演繹,把布拉姆斯的三首四重奏曲拉成只有理智沒有感情,我只好說,是 Emerson 四重奏太重視布拉姆斯的條理與拘束,忽視了他的內心世界吧。

但聽著聽著,這樣的布拉姆斯總有點不對勁。既不是年少血氣方剛的布拉姆斯,又不是中年痛苦的布拉姆斯,更不是老年帶著一絲遺憾的布拉姆斯。可以說,根本就不是布拉姆斯!

*

公主 F 說,我彈琴的表情,好像學了一點郎朗。

唔係卦?前陣子看了一些他的錄影,就把濫情都暗地裡學來了?

再聽自己上月初於 UC Davis 演出的錄音,先前練習覺得很過火位、很濫情的地方,聽起來才剛剛好,還有點不足。要營造台下聽得到的微妙變化,台上真的要誇張一點才行。

這樣濫情地彈奏布拉姆斯,又好像忽略了他的拘束。要拿捏理智與濫情間的平衡,還要下很多功夫。

10.28.2007

又到洛杉磯



又是免費旅行。

不過五年前有得去 USC,今年人去樓空,反而去了唐人街。

雖然是免費旅行,但如果只是為了周六晚的一頓飯也是無聊。作為非專業結構工程師和業餘音樂家,當然要看迪士尼音樂廳和洛杉磯愛樂。周五晚演出正是音樂總監 Salonen 指揮,演奏西貝流士的第五和第六交響曲。還有甚麼活動可以這樣完美地結合我的兩項非專業?

久聞迪士尼音樂廳的名字,當我第一眼從遠處望見音樂廳,那種銀光和曲線仍是有點震撼的。它的外形真的很吸引和獨特,有一股超然的寒氣,正好西貝流士、洛杉磯愛樂和 Salonen 都有這種感覺。

獨特的外形卻使內部結構有點混亂,令我覺得好像一個迷宮。每層的樓高頗低,而且要遷就大音樂廳的形狀,中場休息的大堂變得很窄,視線也不遠,侷促之餘,樂迷應該不會撞到朋友!大音樂廳也令我覺得侷促,但其實應該是很大很多座位的,不知道為什麼我就不是太舒服。可幸音響很好,把樂團的音色變得更溫暖,卻仍然清澈。

我對西貝流士的交響曲並不熟悉,這次是認識他的好機會。上半場奏的是第六交響曲,洛杉磯愛樂和 Salonen 奏起來很清,雖然是七彩,卻不是奪目,反而有點像木顏色,整首交響曲都很 cool,令我很難全情投入。是樂曲本身如此、樂團留力還是樂團性格如此?

下半場的第五交響曲開始時木管有點生澀,但樂團漸漸發熱了,慢板不慍不火拿捏得很準,終樂章更是熱力迫人,感覺和上半場的清淡截然不同!北歐的寒風被西貝流士的熱情征服了。我見識到甚麼是音樂裡的「留前鬥後」!

洛杉磯愛樂和 Salonen 我在三藩市 Davies Hall 聽過一次,那年他們演奏貝多芬的第五和第八交響曲,雖不錯但亦無特別,而且那次 Salonen 用上中型編制,音色和音量都聽不到很清楚,聽說那次 Salonen 很不滿 Davies Hall 的音響。今次在主場演出,水準果然不同,雖然個別團員功力未至頂級,論信心是給三藩市交響樂團的團員比下去,但團體精神一致,和 Salonen 有很好的默契,不枉我親身到洛杉磯欣賞!

10.21.2007

哄動

要造成哄動的方法很簡單,今天見識了兩項。

一、說一個笑話:陳騮牧師說「土木工程師都是又土又木的」,我身旁兩行的女孩子立即哄動。

二、神不知鬼不覺地走進禮堂,然後若無其事地崇拜,例如已經轉離女神路線的前女神。

10.18.2007

飲食

驗血報告結果:

食物敏感:花生,麥,粟米,蝦

真係要小心飲食喇。

海鮮敏感我一直都知道,其他三項真的有點意外。暑假時還以為吃素會好一點,吃了很多麥包和粟米,而且素食很難避免麥的成份,原來把身體弄得更差了。

美國食物要避免麥會有點困難:比薩、硬麵包圈、三文治、各式意粉,這些公司裡最常吃的東西,全部都有問題。看來是最傳統的中國家常菜才行:魚、雞、豬、菜、飯!K 說我的基因是地道中國人。

不知道營養姐姐 J 何否幫忙一下?

10.14.2007

反高潮



終日下雨的周五,晚上寒風刺骨,不知道下一刻天氣會變成怎樣,在這種環境下露天觀賞加州莎士比亞劇場的《李爾王》,好像天氣在支援著劇情一樣。

既然是悲劇,當然好人都遭遇不幸的事,壞人卻連連得逞。但壞人的關係到了後來變得一塌糊塗,好人相認之時,正值法蘭西助 Cordelia 和李爾王攻打不列顛。我覺得,這還不是高潮?壞人要垮了吧。結果就是法蘭西軍輸了,Cordelia 和李爾王被活足,反高潮!悲劇中的悲劇。

加州大學美式足球隊上周升至全美第二名,校內校外新生舊生一同沸沸騰騰,連不看亦不懂看美式足球的也指指點點一番。昨晚之戰,各人都充滿希望,見證奇蹟的歷史時刻。但加大陷入苦戰,第四節還剩八分鐘,加大落後 31-21。

但奇蹟好像要出現了,精采的防守使加大重燃希望,新人四分衛 Riley 處子演出驚喜處處,還剩四分鐘竟然追成 31-28。奇蹟繼續出現,又一精采防守,然後在一分半鐘內從加大後場攻至OSU十二碼!五分鐘前絕望的心,現在注滿見證奇蹟的期待,眼看一個又一個不可能的任務都完成了,還不是奇蹟的高潮?

現實又怎會是三流的故事書情節?還剩十四秒之時來一個反高潮。

悲劇中的悲劇。我的胃痛了一整晚。

10.11.2007

韌力

今天到了 UC Davis 和方老師演出布拉姆斯的 F 大調大提琴奏鳴曲。

數算起來,由接受邀請到演出只有六星期,我真的能把這首難度甚高的鋼琴部份練出來,心裡充滿感激。這更是第一次和專業人士正式同台演出,心情更加緊張。

學習音樂的人都知道,學習曲線不是一條直線。由初讀譜至流暢地彈奏是一段艱辛的時間,之後漸漸錯音會浮現,自信退減,這是學習曲線稍為下跌之時。經過了這第二段的艱辛,對作品的認識和拿捏會更準確,自信回復,錯音亦因更多的練習而減退,這是學習曲線再次上升之時。

可惜六星期時間太少,只去到第一個頂峰,而且是第一次演奏,自信心於這數天下降得頗快。今天演出正值第二段艱辛期,失誤頗多,但經驗可貴,特別是合奏的默契和對結構的理解。第二樂章是我倆最喜歡的樂章,今天演繹尤其漂亮,果然是越愛越演繹得好。

布拉姆斯濃厚的音質,往往令演奏者感到韌力不足,因疲乏而未能集中精神到最後,這是我今天深深感受到作為業餘演奏者的限制。方老師說,音樂家就是每天練習五小時以上,才有這種韌力,還要懂得收放,不要過早去得太盡。

如果可以再演出這首奏鳴曲,希望音準可以改善。應該有機會的。

10.10.2007

Fwd: Craigslist ad

Thanks Miss A for the wonderful forward.



[Craigslist ad]



What am I doing wrong?

Okay, I'm tired of beating around the bush. I'm a beautiful
(spectacularly beautiful) 25 year old girl. I'm articulate and classy.
I'm not from New York. I'm looking to get married to a guy who makes at
least half a million a year. I know how that sounds, but keep in mind
that a million a year is middle class in New York City, so I don't think
I'm overreaching at all.

Are there any guys who make 500K or more on this board? Any wives? Could
you send me some tips? I dated a business man who makes average around
200 - 250. But that's where I seem to hit a roadblock. 250,000 won't get
me to central park west. I know a woman in my yoga class who was married
to an investment banker and lives in Tribeca, and she's not as pretty as
I am, nor is she a great genius. So what is she doing right? How do I
get to her level?

Here are my questions specifically:

- Where do you single rich men hang out? Give me specifics- bars,
restaurants, gyms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in a mate? Be honest guys, you won't hurt my
feelings

-Is there an age range I should be targeting (I'm 25)?

- Why are some of the women living lavish lifestyles on the upper east
side so plain? I've seen really 'plain jane' boring types who have
nothing to offer married to incredibly wealthy guys. I've seen drop dead
gorgeous girls in singles bars in the east village. What's the story
there?

- Jobs I should look out for? Everyone knows - lawyer, investment
banker, doctor. How much do those guys really make? And where do they
hang out? Where do the hedge fund guys hang out?

- How you decide marriage vs. just a girlfriend? I am looking for
MARRIAGE ONLY

Please hold your insults - I'm putting myself out there in an honest
way. Most beautiful women are superficial; at least I'm being up front
about it. I wouldn't be searching for these kind of guys if I wasn't
able to match them - in looks, culture, sophistication, and keeping a
nice home and hearth.

* it's NOT ok to contact this poster
with services or
other commercial interests

PostingID: 4322798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 ANSWER
Dear Pers-431649184:




I read your posting with great interest and have thought meaningfully
about your dilemma. I offer the following analysis of your predicament.
Firstly, I'm not wasting your time, I qualify as a guy who fits your
bill; that is I make more than $500K per year. That said here's how I
see it.

Your offer, from the prospective of a guy like me, is plain and simple a
cr@ppy business deal. Here's why. Cutting through all the B.S., what you
suggest is a simple trade: you bring your looks to the party and I bring
my money. Fine, simple. But here's the rub, your looks will fade and my
money will likely continue into perpetuity...in fact, it is very likely
that my income increases but it is an absolute certainty that you won't
be getting any more beautiful!

So, in economic terms you are a depreciating asset and I am an earning
asset. Not only are you a depreciating asset, your depreciation
accelerates! Let me explain, you're 25 now and will likely stay pretty
hot for the next 5 years, but less so each year. Then the fade begins in
earnest. By 35 stick a fork in you!

So in Wall Street terms, we would call you a trading position, not a buy
and hold...hence the rub...marriage. It doesn't make good business sense
to "buy you" (which is what you're asking) so I'd rather lease. In case
you think I'm being cruel, I would say the following. If my money were
to go away, so would you, so when your beauty fades I need an out. It's
as simple as that. So a deal that makes sense is dating, not marriage.

Separately, I was taught early in my career about efficient markets. So,
I wonder why a girl as "articulate, classy and spectacularly beautiful"
as you has been unable to find your sugar daddy. I find it hard to
believe that if you are as gorgeous as you say you are that the $500K
hasn't found you, if not only for a tryout.

By the way, you could always find a way to make your own money and then
we wouldn't need to have this difficult conversation.

With all that said, I must say you're going about it the right way.
Classic "pump and dump."
I hope this is helpful, and if you want to enter into some sort of
lease, let me know.